背景: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時提出,要把湖北建設成為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,爭取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。湖北省委、省政府認真落實習總書記視察湖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,把“兩圈一帶(武漢城市圈、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、長江經濟帶)”戰略豐富拓展為“兩圈兩帶”戰略,將漢江生態經濟帶開放開發上升為省級戰略,要求襄陽發揮戰略引擎作用,賦予了襄陽更大的責任。
  去年5月16日,時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、現任湖北省委常委王君正同志兼任襄陽市委書記,近一年時間過去了,襄陽城市定位、功能、風貌發生著怎樣的改變?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將如何在“建成支點,走在前列”的實踐中作出更大貢獻?
  近日,鳳凰記者趕赴襄陽專門採訪了王君正。

  古今對話 陳明攝
  記者:提起襄陽,人們往往會想到《三國演義》中“劉備三顧茅廬”、《射雕英雄傳》中“郭靖、黃蓉鎮守襄陽”、《三俠五義》中“群雄聚襄陽”等故事。您能否簡要介紹一下襄陽的市情?
  王君正:首先借鳳凰網這個平臺,感謝國內外網友對襄陽關註。襄陽是中國曆史文化名城,有2800多年建城史,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兵家必爭之地,素有“南船北馬,七省通衢”之稱。歷史上孕育和生活過眾多傑出人物,如春秋時期吳國大夫伍子胥、戰國時期楚國辭賦作家宋玉、東漢開國皇帝劉秀、蜀漢丞相諸葛亮、東晉史學家習鑿池、唐代詩人孟浩然、宋代書畫家米芾等。
  當今襄陽,是湖北的省域副中心城市,經濟較為發達。襄陽是全國百億斤糧食生產大市,糧食年產量占全國的1%、全省的1/5,有人曾說過,襄陽每年生產的糧食可以讓全國人民吃一個星期。襄陽還是國家老工業基地和新興工業城市,國家的重要交通樞紐城市、國家二級物流節點城市,是中華腹地的山水名城、中國優秀旅游城市;連續多年被《福布斯》雜誌發佈為中國大陸最適宜開工廠的城市和最佳商業城市。

  俯瞰漢江兩岸 李樹國攝
  記 者:我們關註到,您主政襄陽後,提出了建設漢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新目標。漢江流域有40多個城市,襄陽提出打造這一區域的中心城市,主要考慮是什麼?
  王君正:去年7月,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時提出,要把湖北建設成為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,爭取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。 湖北省委、省政府以 “建成支點、走在前列”做貢獻為己任,深入實施“一主兩副”中心城市發展戰略、“兩圈兩帶”區域發展戰略。襄陽市委、市政府認真落實省委、省政府的部署,加快建設產業襄陽、都市襄陽、文化襄陽、綠色襄陽,力爭早日實現經濟總量占全省1/6的目標,引領漢江生態經濟帶開放開發的漢江流域中心城市。
  在2013年12月份召開的襄陽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“兩個中心,四個襄陽”的發展戰略,提出建設漢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新目標。主要考慮有四個方面:
  第一,主動順應襄陽人民追求“中心城市”的夢想。襄陽“漢晉以來,代為重鎮”,歷史上多次成為有重要影響的區域性中心,唐代元和年間全國四個人口達10萬戶以上的城市之一。提出打造漢江流域中心城市,就是要順應全市人民的期待,最大限度的調動一切積極力量,加快襄陽經濟社會發展。
  第二,自覺擔當湖北“建成支點、走在前列”的責任。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7月視察湖北時提出的“建成支點、走在前列”要求,湖北省委、省政府把“兩圈一帶”戰略豐富拓展為“兩圈兩帶”戰略,將漢江生態經濟帶開放開發上升為省級戰略,要求襄陽發揮戰略引擎作用,賦予了襄陽更大的責任。我們提出打造漢江流域中心城市,就是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省委、省政府決策部署,為湖北“建成支點、走在前列”做貢獻。
  第三,科學選擇一條個性化、特色化的城市發展道路。城市定位,體現著城市的個性和特色。現在,很多城市都在提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,使城市發展陷入了“個性危機”。襄陽是漢江流域的地理中心、節點城市,三千里漢江,精要在襄陽。我們提出建設漢江流域中心城市,就是要避開與其他城市的雷同,實施差異化發展,突出自身個性,建設特色城市。
  第四,客觀分析襄陽在區域發展中的優勢和潛力。我們做過一些數據測算,在漢江流域城市體系中,襄陽的經濟實力首位度最高,地區生產總值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、地方財政收入等占比分別達21.9%、24.4%、26.9%;襄陽的環境承載能力較強,經濟密度僅為0.14億元/k㎡,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在36%左右,具有持續發展的巨大潛力;同時,隨著一批國家交通基礎設施項目、產業發展試點示範在襄陽的佈局,也將進一步提升襄陽的比較競爭優勢。

  襄陽夜色 鄧萬廷攝
  記 者:您心目中的漢江流域中心城市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?應該怎樣去實現這樣一個目標?
  王君正:能不能成為漢江流域中心城市,最終要靠實力來說話,要看襄陽是否具備輻射帶動區域發展的功能。我想,漢江流域中心城市應該具備以下六個特征:
  經濟發達。發展方式先進,經濟實力雄厚,成為漢江流域的經濟中心和核心增長極。
  文化繁榮。文化產業和事業繁榮發展,能夠輻射周邊地區,引領區域潮流,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凝聚力。
  法治優良。公民尊法守法意識濃厚,法治精神得以弘揚,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,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法治軌道,城鄉社會充滿活力、和諧有序。
  社會公平。權利公平、機會公平、規則公平和結果公平的制度體系建立健全,規則意識成為人們處事依據和行為準則,社會充滿公平正義。
  生態一流。生產和生活方式更加綠色、低碳、清潔,建成生態系統健康、主體功能優化、空間佈局合理、山水特色突出、城鄉環境優美、資源高效利用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城市。
  人民幸福。人民生活更加殷實,社會財富更加充裕,城市更加宜業宜居,人民群眾充滿幸福感、歸屬感和自豪感。
  實現這一目標,並非一朝一夕之事,必須有正確的發展思路,併為之付出長期的努力。我想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:
  第一,堅持深化改革、擴大開放,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,把襄陽打造成為漢江流域的改革高地、開放高地、創新高地,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當前有活力、未來有潛力;
  第二,堅持放手發展規模、努力提高質量,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,同步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和新興產業發展,培育壯大支柱產業,迅速增強城市綜合實力;
  第三,堅持以強烈的文化意識指導城市建設與管理,把文化作為城市發展的軸心,貫穿於城市規劃、建設與管理全過程,建設歷史文化魅力彰顯、現代文明氣息濃郁的山水園林城市;
  第四,堅持把法治優良作為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來培育,以法律法規來引導經濟社會有序發展,建設“法治優良”城市,增強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投資創業的穩定預期;第五,堅持以務實的作風狠抓落實,按照“三嚴三實”的要求,通過一件一件工作,把政策、機遇和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和發展成效,培育狠抓落實的作風,弘揚誠實守信的風氣,形成加快發展的氣場。

  臨漢門夜景
  記者:您剛纔談到“要以強烈的文化意識指導城市建設與管理”,而且襄陽已經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,請問王書記,工作中是如何推進的?
  王君正:當下,許多城市“千城一面”、缺乏特色。究其原因,是追求城市現代化的過程中,毫無意識地放棄了自身的文化。一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不僅僅在於有多少高樓大廈,更重要在於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特色魅力。堅持以強烈的文化意識指導城市建設和管理,就是要轉變城市發展理念,把豐富的歷史文化物化為城市發展的基因,避免“克隆”、“拷貝”現象,彰顯城市獨特個性魅力。
  第一,充分彰顯城市文化特色,將文化理念貫穿於城市規劃全過程。按照城市規劃體現文化脈絡的要求,堅持不搞沒有規劃的建設,堅決不建未經設計的建築,培育鮮明的文化形象,使襄陽成為三國文化、漢水文化的“無言史詩”、“有形語言”、“凝固樂章”、“動感實景”。
  第二,實施文化註入與表達工程,將歷史文化融匯到城市形態之中。做活歷史文化與山水資源、現代都市與千年古城、城市形態與人文元素結合的文章,無論是新區建設還是舊城改造,無論是商業街區還是產業園區,無論是大型公共場館還是現代商住小區,都充分註入文化元素,精心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標誌性建築、標誌性街區,拓展歷史文化表達空間,增強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。
  第三,憑藉深厚的人文底蘊,將先進文化體現在城市管理細微之處。堅持人文化、人本化、人性化管理,將文化元素、鄉土樹種、地域風谷等,融入標識系統、城市雕塑、園林綠化等城市管理細節,實現由被動管理向主動服務轉變、由突擊管理向長效管理轉變、由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轉變,培育城市管理文化,體現“襄陽味道”。

  留下一張襄陽美景
  記者:襄陽曆史文化形態多樣、內涵豐富,請問王書記,提出打造以襄陽古城、三國文化、漢水文化為主要內容的“一城兩文化”品牌,能否代表襄陽的多元文化?如何打造這一文化品牌?
  王君正:襄陽2800多年的悠久歷史,孕育了燦爛的漢水文化、三國文化、荊楚文化、古城文化、佛教文化、軍事文化,構成了襄陽文化的“多元化”特征。但是,對於城市品牌推廣、營銷和傳播來講,多元並非最佳選擇,面面俱到難以形成特色,也無法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。
  我們提出“一城兩文化”品牌,目的是要集中展示最具襄陽印記、最富襄陽特色的主打文化,使之對“文化襄陽”建設起到“畫龍點睛”功效。①關於襄陽古城,它見證了襄陽2800多年的建城史,期間發生的諸多歷史事件都與它密切相關,集中展現了“兵家必爭”的軍事文化、“繁榮興盛”的都市文化、“道法自然”的城建文化,“一部襄陽城、半部中國史”,它是襄陽成為中國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誌和重要載體。②關於三國文化:襄陽是三國曆史的髮端之源和收官之地,是三國時期的人才高地、文化高地、精神高地,是國家命名的“三國文化之鄉”。特別是襄陽作為諸葛亮躬耕隱居、謀劃隆中對的地方,集中展現了三國文化的智慧特色。③關於漢水文化:襄陽居於我國“東西交匯、南北交融”的特殊位置,處於南北文化交融轉換的中心,是漢水文化的代表性區域,集中展示了荊楚文化、中原文化、秦隴文化、商業文化、詩賦文化的優秀元素。發展漢水文化,襄陽責無旁貸。
  文化,無形無體,潤物無聲。至於如何打響“一城兩文化”品牌,我們堅持以自然為基礎、以特色為根本、以文化為靈魂、以市場為導向,虛功實做,用一個個物化的景區景點和旅游產品來展示,確保有說的、有看的。有形建築,街道社區,積極穩妥推進襄陽古城的保護與開發,按照“統一規劃、分步實施,先易後難、先外後內”方針,穩步推進古城內機關企事業單位外移搬遷,逐步推開條件成熟的改造項目,啟動了打通護城河、連接古城牆、修複古城樓工程,通過一點一滴努力,再現古城風采;加快古隆中等景區改造升級步伐。儘快打造成為國家5A級景區,集中展示襄陽三國文化特色;依托魚梁洲,打造漢水文化傳承和發展核心區,集中展示襄陽漢水文化的豐富內涵。

  焊裝線 劉吉陽攝
  記者:在城市風貌上,襄陽提出建設山水園林城市,在您的設想中,襄陽山水園林城市的圖景是什麼樣的?
  王君正:大自然恩賜予了襄陽“一江二洲三山八河”的自然生態,漢江穿城而過,依托山形水勢自然勾勒的“一心(魚梁洲)四城(襄城、樊城、襄州、東津新區)”城市格局,使襄陽城呈現出“一江碧水穿城過,十里青山半入城”的靈動畫捲,這在全國城市體系中都是很少見的。作為這個城市的領導者、建設者,我們有責任給它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。基於這樣一種考慮,我們提出建設歷史文化魅力彰顯、現代文明氣息濃郁的山水園林城市目標,打造“山清水秀、天藍地綠、城在林中、人在景中”的古城新姿,讓市民“開門有綠、推窗賞景、抬頭見山、舉足親水”,使襄陽成為本地人自豪、外地人嚮往的宜業宜居之城。
  第一,實施“雙核帶動”戰略,提升城市功能。就是一手抓老城區改造,改善市民居住環境;一手抓新城開發,提升城市綜合功能,使山水園林城市風貌特征更加明顯。目前,已經啟動29個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項目,啟動了中心城區內的工業企業和生產性服務園區的整體搬遷,項目完成後將使5萬餘戶老居民住進現代化的商住小區。東津新區及各縣(市、區)產城新區建設,正積極穩步推進。
  第二,實施“藍天碧水”戰略,美化城市環境。開展“綠滿襄陽”行動,推動綠化進社區、進郊區、進園區,打造城市園林景觀;推進“引水入城”計劃,顯山活水,打造城市水系景觀;實施“生態修複”工程,修複山體和洲灘,打造城市生態景觀,提升綠化、亮化、美化水平,讓市民望得見山、看得見水、享受到陽光、呼吸到新鮮空氣。
  第三,實施“四位一體”戰略,促進城鄉共榮。堅持以人為本、優化佈局、生態文明、傳承文化的原則,扎實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,著力構建以中心城市為龍頭、衛星城為支撐、特色鎮為節點、新型社區為基礎的“四位一體”現代城鎮體系,改善城鄉面貌,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。
  記者:目前,襄陽正在積極推進東津新區建設。請問王書記,東津新區在襄陽城市佈局中具體承擔什麼功能?如何避免東津新區淪為“造城運動”的危險?
  王君正:為了緩解城市交通壓力,近幾屆市委、市政府開始謀劃東津新區建設,推動襄陽形成以魚梁洲為“綠心”、主城區互聯互通的“一心四城”空間格局。東津新區實際上承擔著改善城市佈局、完善城市功能的作用,同時,應該成為漢江流域中心城市的“核心區”、“引爆區”,成為引領漢江流域開放開發的“活力新城”、“和諧新城”。
  我們堅持“民生優先、文化引領、產城融合、改革創新”原則,積極務實推進東津新區建設,防止新城建設步入“攤大餅式”的發展誤區,出現“空城”、“鬼城”現象。
  第一,堅持民生優先。優先推進事關民生的基礎設施項目、市民還建房項目、吸納就業的產業項目建設,積極做好失地農民就業就學、住房安置、生活保障等,讓群眾成為新區建設的受益者。目前,我們規劃設計的300萬平方米市民公寓,已開工建設150萬平方米、建成100萬平方米,推行了“土地換社保、換股權”、“還建房一住+一租”政策,確保群眾失地不失收、失地不失業、失地不失保。
  第二,堅持文化引領。註重挖掘和註入歷史文化元素,增強城市新區的歷史厚重感;註重大力培育創新文化,鼓勵創新、寬容失敗,讓一切創新要素向東津新區加速流動,讓一切聰明才智在東津新區發揮作用。
  第三,堅持產城融合。在原有規劃基礎上,重新佈局建設國際產業園、文化創意產業園、科教產業園等產業園區,已成功引進IBM、華為雲計算、凱勝雲計算、九華互聯、奧山文化、工行後臺處理中心等產業項目,有7個總部企業落戶東津,使東津新區有產業支撐,靠產業集聚人氣。
  第四,堅持改革創新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,用好用活國際國內兩個市場、兩種資源,創新土地、融資、科技、人才等要素保障機制,創新農民市民化機制、外地人入襄落戶機制、老城區市民遷戶東津機制,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新區開發建設,增強開發動力。
  記者:王書記,您剛纔也提到了漢江流域的中心城市的首個標準就是“經濟發達”。在提升經濟實力方面有哪些硬措施?
  王君正:發展不夠、發展不快、發展不充分仍然是襄陽面臨的突出問題,我們將按照中央“穩中求進、改革創新”的總基調和省委“競進提質、升級增效”的總要求,堅持“穩中求進、又好又快”,把握好穩中求進與改革創新之間的“黃金平衡點”、靜有定力與動有秩序之間的“度”、不唯GDP與不忘GDP之間的辯證關係,牢牢抓住改革發展穩定主導權,堅持深化改革、擴大開放,放手發展規模、努力提高質量,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,力爭在較短時間內,綜合經濟實力進入中部城市“第一方陣”,成為引領漢江流域開放開發的超大功率“發動機”和“火車頭”。
  我們將把壯大支柱產業、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作為核心任務和頭等大事,做強一產、做優二產、做大三產,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,建設中西部地區綠色經濟示範區,打造襄陽經濟升級版。做強一產,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市。主要是鞏固百億斤糧食生產大市地位,加大農產品深加工力度,著力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、全國綠色無公害食品示範區,打造“中國有機谷”,提升農產品加工業規模和層次。做優二產,加快建設萬億工業強市。實施主導產業培育工程、骨幹企業成長工程和產業集聚區建設工程,做大做強汽車、裝備製造、電子信息、醫葯化工、新能源等支柱產業,使傳統產業品牌化,新興產業規模化,主導產業高端化,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和話語權。做大三產,加快建設漢江流域現代服務業中心。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,打造中部電商產業基地、中部雲計算產業基地、中部汽車服務業基地、漢江流域商業中心,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,增強城市吸納輻射和引領帶動能力。
  按照這樣一個總體思路和戰略重點,我們實施投資、科技、創新、管理“四輪驅動”戰略,匯聚轉型增效升級動力。投資驅動。把投資作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,狠抓招商引資、項目建設、全民創業等,做大“投資底盤”,支撐經濟發展;科技驅動。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,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,推動科技與經濟、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;創新驅動。大膽創新領導和組織經濟工作方式,創新市場配置要素資源方法,創新行政服務模式,增強經濟發展活力;管理驅動。對經濟發展實施“項目化管理”,對每一項工作都明確責任人、時間表、路線圖,促進工作落實落地。
  總體上看,襄陽的經濟運行穩健有力、態勢良好。2013年,地區生產總值突破了2800億元,固定資產投資逼近2000億元,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接近200億元,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占比持續提升。今年一季度,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宏觀環境下,襄陽經濟保持平穩增長,新增各類市場主體2萬餘戶,顯示出強勁的投資創業活力。
  記者:王書記,您一向高度重視抓班子、帶隊伍,提出了許多務實管用的新思路、新舉措,特別是您倡導開展的以“踐行宗旨,爭做好幹部”為主題的“假如我是服務對象”大討論活動,得到了群眾交口稱贊,引起了媒體競相報道。請王書記向大家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。
  王君正:在抓班子、帶隊伍上,我們按照“三嚴三實”和好幹部標準的要求,貫徹《幹部選拔任用條例》,堅持“育管並重、獎懲並舉、典型引路、狠抓落實”,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,靠優良的作風涵養黨風,促政風帶民風。
  第一,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,激勵廣大幹部投身改革發展穩定事業。圍繞落實好幹部“五條標準”,我們確立了“五種導向”:大膽起用一批胸襟寬、眼界寬、思路寬的開拓者,樹立註重學識的用人導向;大膽起用一批懂經濟、熟悉市場、善於經營的創業者,樹立註重發展的用人導向;大膽起用一批順時應勢、敢試敢闖、開拓進取的領頭雁,樹立註重創新的用人導向;大膽起用一批埋頭苦幹、身體力行、勵精圖治的實幹家,樹立註重實績的用人導向;大膽起用一批政治上不糊塗、經濟上不貪占、生活上不犯錯的明白人,樹立註重勤廉的用人導向,努力讓德才兼備、幹事有為者人盡其才,讓濫竽充數、碌碌無為者沒有市場,激勵廣大黨員幹部立足崗位、幹事創業。
  第二,換位思考、踐行宗旨,靠優良的作風匯聚加快發展的正能量。“假如我是服務對象”大討論活動,之所以能夠推動幹部作風轉變和乾群關係改善,是因為這項活動促進了黨員幹部換位思考,增強宗旨觀念,增進群眾感情,既解決了世界觀改造問題,又解決了方法論改進問題。比如,中心醫院院長當普通患者,親身體驗就診流程,一次性查找和整改了46個問題,緩解了醫患矛盾。在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,湖北省委推廣了襄陽的做法,襄陽市委常委一班人帶頭換位思考,誠心聽諍言、精心搞指導、真心改缺點、專心攻難關、橫心掃塵垢,帶領全市黨員幹部“五心”聚民心,使教育實踐活動有聲有色、富有成效。
  第三,堅持言必信、行必果,培育重落實、抓落實的風氣。註重領導帶頭、以點帶面,要求領導幹部爭做“善於學習、解放思想,勇於實踐、促進發展,敢於突破、開拓創新,深入基層、服務群眾,以身作則、廉潔奉公,修身養性、高尚道德”的“六個表率”,營造人人抓落實、時時抓落實、事事抓落實的氛圍。註重典型引路,推廣正面典型經濟,曝光負面典型案例,促進各項工作開展。註重創新實踐,研究新情況、解決新問題,立說立行、善作善成,培育狠抓落實的風氣,強壯加快發展的氣場。

  漢江接天靚襄陽。

  古城夜色 趙毅攝

  襄陽卧龍大橋氣勢如虹。

  襄陽東津大橋  (原標題:全力推進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設——專訪湖北省委常委、襄陽市委書記王君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f51nfcw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